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8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林业   781篇
农学   555篇
基础科学   372篇
  604篇
综合类   3720篇
农作物   232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541篇
园艺   185篇
植物保护   31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540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维持机制及其宏观研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 ,虽有众多假说 ,但均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研究了诸多生态因子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得出了许多结论、导出了不少争议。本文主要简述了生物因子 (如生产力、生物量、种间关系、土壤微生物 )和非生物因子 (干扰与空间异质性、气候、土壤因子等 )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以及在生物多样性影响机制研究中所用的 3S技术与数学方法。总之 ,我们应坚持综合作用的观念 ,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在不同的对象层次上 ,全面、深入地研究各类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才能得出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的全面、完善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2.
通过总结国内外常绿果树体胚发生体系研究现状,介绍了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的建立,综述了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生理生化机制及遗传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提出目前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展望,以期为今后常绿果树体胚发生体系研究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3.
基于多载荷无人机遥感的大豆地上鲜生物量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载荷无人机获取数据和地面实测的数据为基础,将大豆生殖生长期分段建模,采用植被指数和光谱参数相结合再加上农学参数株高,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多元线性回规模型的方法,来估算大豆开花期和结荚期的鲜生物量,采用高光谱植被指数法估算大豆鼓粒期和成熟期的鲜生物量。结果表明:在大豆开花期和结荚期内,采用混合法构建生物量反演模型利用交叉验证法,验证结果的R~2和RMSE分别为0.714和0.393;在大豆鼓粒期和成熟期内,采用高光谱植被指数法构建生物量反演模型,利用交叉验证法,验证结果的R~2和RMSE分别为0.697和0.386;大豆开花结荚期构建的模型和鼓粒成熟期构建的模型都有比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利用这两种模型完成了高光谱影像鲜生物量的遥感空间制图,能反映当地当时大豆的真实长势情况。  相似文献   
104.
金边虎尾兰的金边属于嵌合体彩斑,叶插繁殖易使其金边消失。根据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介绍了保持金边虎尾兰金边不消失的4种繁殖方法,其中根状茎扦插是一种新的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05.
Detecting change features of climate variables in arid/semi-arid areas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related climate change patterns and the driving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between climate and arid/semi-arid ecosystems.This paper takes Inner Mongolia of China,a unique arid/semi-arid ecosystem,as the study area.We first detected trend features of climate variables using the linear trend analysis method and then detected their trend-shift features using the breaks for additive seasonal and trend method based on the time-series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datasets from 1962 to 2016.We analyzed the different change features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a regional scale and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zones to discover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change featur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ner Mongolia has become warmer-wetter during the past 54 years.The regional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creased 0.4°C per decade with a change rate of 56.2%.The regional annual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0.07 mm per decade with a slightly change rate of about 1.7%,but the trend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warmer trend was contributed by the same positive trend in each season,while the wetter trend was contributed by the negative trend of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the positive trend of the other three seasons.The regional monthly precipitation series had a trend-shift pattern with a structural breakpoint in the year 1999,while the regional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serie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out a periodical trend-shift.After the year 2000,the warmer-wetter trend of the climate in Inner Mongolia was accelerated.The late 20th century was a key period,because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wetter trend in some local zones(I and II)and the alleviation of the warmer trend in some local zones(Ⅶ,Ⅷand IX)occurred simultaneously.Moreover,the change features had a strong spatial heterogeneity,the south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of Inner Mongolia went through a warmer-drier trend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areas.The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the climate change features is a necessary background for various types of research,such as regional climate change,the evolution of arid/semi-arid ecosystems,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climate and arid/semi-arid ecosystems based on earth-system models in Inner Mongolia.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的制造业将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而材料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也必将在汽车领域有新的发展。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汽车内饰材料的选择、加工处理工艺等更加注重,传统的橡胶材料、发泡材料、皮革等常用的内饰材料。汽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也是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7.
生物质燃料是指将生物质材料燃烧作为燃料,主要使用农林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生物质成型燃料(BiomassMouldingFuel,简称"BMF"),是将农林废物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各种成型(如块状、颗粒状等)的,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但是如何安全可靠使用,我国现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技术。本文详细介绍笔者通过和企业合作的方式设计一款基于PLC的生物质燃料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8.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日益增加,蕴含浓厚历史、艺术色彩的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进程中,县级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在“免费开放”的机遇和挑战下,也日益凸显出其不适应性,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何丰富和提升县级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发展壮大县级博物馆成为新一代文博人思考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县级博物馆发展中的问题,并就下一步的发展对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09.
新一代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安徽省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新一代排放情景,和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V3.0",针对安徽省,笔者选择1971—2000年作为基准期,采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安徽省未来气候变化特征,重点评估近期内即未来20年气候变化趋势。模拟结果显示,未来20年不同情景下安徽省平均气温均为上升,全省平均增温幅度约0.9~1.1℃;而降水量变化具有不同特征,较低排放情景下降水量以上升为主,高排放情景则以下降为主。到2050s全省平均气温相比于基准期将升高1.6~1.7℃,升温幅度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全省降水量相比于基准期将下降50~90 mm,各地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另外,通过对降水和气温的模拟,预估未来该地区旱涝演替更加频繁,高温热浪等事件也将进一步频发。  相似文献   
110.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前提条件,也是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进行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对推动陇南市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陇南市山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运用GIS技术,从土壤侵蚀、石漠化、和地质灾害3个方面对陇南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展开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并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趋势面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陇南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在东西方向上为东高西低,整体呈递减趋势,在南北方向上呈现较为明显的"n"字型,南部略高于北部;(2)运用自然断点法,将陇南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分为极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分别占市域总面积的19.18%,24.61%,25.71%,16.88%和13.61%;其中极敏感区和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宕昌县和武都区等周边地区,该区生态敏感极强,需要加强保护,开发强度不宜过高;低敏感和不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礼县、西和县、徽县和成县等大多数区域,可以适当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